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手机游戏 手机游戏

三十六计一览表_三十六计一览表图片

zmhk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三十六计一览表_三十六计一览表图片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三十六计一览表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三十六计的全部

三十六计一览表_三十六计一览表图片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三十六计一览表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三十六计的全部内容是什么

2.三十六计按照顺序分别有哪些?

3.36计顺序表是怎么样的?

4.三十六计是哪三十六计?

5.三十六计,都是哪些?

6.36计都是哪36计,具体含义是什么,有各自的战例吗?

三十六计一览表_三十六计一览表图片

三十六计的全部内容是什么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乘火打劫、声东击西,这些是我方主动时候的技能!

       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这些是试探阶段的技能!

       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这些是气弱我强时的技能!

       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这些是敌友不明时的技能;

       偷梁换柱、指桑骂槐 假痴不颠 上屋抽梯 树上开花 反客为主,这些是敌强我弱防守技能!

       美人计 空城计 反间计 苦肉计 连环计 走为上计 ,这些是保命技能,每一招都冒风险或者付出巨大代价!

三十六计按照顺序分别有哪些?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原典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第二计 围魏救赵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原典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原典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第四计 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典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典

       敌之害大①,就势取利,刚决柔也②。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原典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 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 敌战计

       处于势均力敌态势之计谋。或跃于渊。

       第七计 无中生有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原典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第八计 暗渡陈仓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原典

       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②”。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原典

       阳乖序乱①,阴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注释

       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

       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步的局面恶化。

       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

       ④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当自然。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第十计 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原典

       信而安之①,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③。

       注释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

       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

       ③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原典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注释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原典

       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②。

       注释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

       ②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为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第三套 攻战计

       处于进攻态势之计谋。飞龙在天。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原典

       疑以叩实①,察而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②。

       注释

       ①疑以叩实:叩,问,查究。意为发现了疑点就应 当考实查究清楚。

       ②复者,阴之媒也:复者,反复去做,即反复去叩实而后动。阴,此指某些隐藏着的、暂时尚不明显或未暴露的事物、情况。媒,媒介。句意为反复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是发现隐藏之敌的重要手段。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原典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注释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与①句相对言之。即有些看上去无什用途的东西,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而为己发挥作用。犹如我欲“还魂”还必得借助看似无用的“尸体”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用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经.蒙》卦。蒙,卦名。本纷是异卦相叠(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故说“蒙”。这是蒙卦卦象。这里“童蒙”是指幼稚无知、求师教诲的儿童。此句意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于我了。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原典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诱之②,往蹇来连③。

       注释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种条件或情况。此句意为战场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条件或情况对敌方不利时,我再去围困他。

       ②用人以诱之: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他(指敌人),使他向我就范。

       ③往蹇来连:语出《易经.蹇》卦。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艮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险,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难;连,艰难。这句意为:往来皆难,行路困难重重。

       此计运用这个道理,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原典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①。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

       注释

       ①逼则反兵,走则减势:走,跑。逼迫敌入太紧,他可能因此拼死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气势。

       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为兵器上不 沾血。

       ②需,有孚,光:语出《易经.需卦》。需,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坎上)。需的下卦为乾为天,上卦为坎为水,是降雨在即之象。也象征着一种危险存在着(因为“坎”有险义),必得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险又要善于等待。“需”,等待。《易经,需》卦卦辞:“需,有享,光享”。孚,诚心。光,通广。句意为:要善于等待,要有诚心(包含耐性),就会有大吉大利。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这是谦虚的话。

       原典

       类以诱之①,击蒙也②。

       注释

       ①类以诱之: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他。

       ②击蒙也:语出《易经.蒙》如。参前“借尸还魂”计注释④。击,撞击,打击。句意为:诱惑敌人,便可打击这种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人了。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原典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①。

       注释

       ①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语出《易经.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为纯阴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辞》:“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是说即使强龙争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顿的绝境。比喻战斗中擒贼擒王谋略的威力。

       第四套 混战计

       处于不分敌友、军阀混战态势之计谋。见龙在田。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原典

       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注释

       ①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

       ②而消其势:势,气势—。

       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 “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系和规律上说,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 运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原典

       乘其阴乱①,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②。

       注释

       ①乘其阴乱: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

       ②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原典

       存其形,完其势①;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②。

       注释

       ①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

       ②巽而止蛊:语出《易经.蛊》卦。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为刚,为阳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势。故“蛊”的卦象是“刚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静,风行于山下,事可顺当。又,艮在上卦,为静;巽为下卦,为谦逊,故说“谦虚沉静”,“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计引本卦《彖》辞:“巽而止,蛊。”其意是我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蛊”,意为顺事。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原典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②。

       注释

       ①小敌困之:对弱小或者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设法去困围(或者说歼灭)他。

       ②剥,不利有攸往:语出《易经.剥》卦。剥,卦名。本卦异卦相叠(坤下艮上),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意即广阔无边的大地在吞没山,故外名日“剥”。“剥”,落的意思。卦辞:“剥,不利有彼往”意为:剥卦说,有所往则不利。

       此计引此卦辞,是说对小股敌人要即时围困消灭,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原典

       形禁势格①,利从近取,害以远隔②。上火下泽③。

       注释

       ①形禁势格:禁,禁止。格,阻碍。句意为受到地势的限制和阻碍。

       ②利从近取,害以远隔:句意为,先攻取就近的敌人有利,越过近敌先去攻取远隔之敌是有害的。

       ③上火下泽:语出《易经.睽》卦。睽,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兑为泽。上离下泽,是水火相克,水火相克则又可相生,循环无穷。又“睽”,乘违,即矛盾。本卦《象》辞:“上火下泽,睽。”意为上火下泽,两相离违、矛盾。

       此计运用“上火下泽”相互离违的道理,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原典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言不信②。

       注释

       ①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句意为: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

       ②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纷为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水,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水,现在离开泽而向下渗透,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卦名为“困”。“困”,困乏。卦辞:“困,有言不信。”意为,处在困乏境地,难道不相信这基吗?此计运用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

       第五套 并战计

       对付友军反为敌态势之计谋。终日乾乾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原典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 而后乘之①,曳其轮也②。

       注释

       ①句中的几个“其”字,均指盟友、盟军言之。

       ②曳其轮也:“语出《易经,既济》纷。既济,龄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离为火。水处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济”。既,已经;济,成功。本卦初九?《象》辞:“曳其轮,义无咎也。”意为,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好比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劲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会坍塌,于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哭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哭那个。

       原典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①。刚中而应,行险而顺②。

       注释

       ①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②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经.师》卦。师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为水,上卦为坤为地,水流地下,随势而行。这正如军旅之象,故名为“师”。本卦《彖》辟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刚中而应”是说九二以阳爻居于下坎的中信,叫“刚中”,又上应上坤的六五,此为此应。下卦为坎,坎表示险,上卦为坤,坤表示顺,故又有“行险而顺”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这是吉祥之象。“毒”,督音,治的意思。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原典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①。静不露机,云雪屯也②。

       注释

       ①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假知而去轻举妄动。

       ②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语出《易经.屯》卦。屯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坎上),震为雷,坎为雨,此卦象为雷雨并作,环境险恶,为事困难。“屯,难也”。《屯卦》的《彖》辞又说“云雷,屯。”坎为雨,又为云,震为雷。这是说,云行于上,雷动于下,云在上有压抑雷之象征,这是屯卦之卦象。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重,以达后发制人。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且不露机巧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便出其不意而获胜。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原典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①。遇毒,位不当也②。

       注释

       ①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假,借。句意:借给敌人一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绽),以诱导敌人深入我方,乘机切断他的后援和前应,最终陷他于死地。

       ②遇毒,位不当也:语出《易经.噬嗑》卦。噬嗑,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震为雷,是既打雷,又闪电,威严得很。又离为阴卦,震为阳卦,是阴阳相济,刚柔相交,以喻人要恩威并用,严明结合,故封名为“噬嗑”,意为咀嚼。本卦六三.《象》辞:“遇毒,位不当也。”本是说,抢腊肉中了毒(古人认为腊肉不新鲜,含有毒素,吃了可能中毒),因为六三阴兑爻于阳位,是位不当。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敌入受我之唆,犹如贪食抢吃,只怪自己见利而受骗,才陷于了死地。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语出《荡寇志》。

       原典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①。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②。

       注释

       ①借局布势,力小势大:句意为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

       ②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语出《易经.渐》卦。渐,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巽上).上卦为巽为木,下卦为艮为山。卦象为木植长于山上,不断生长,也喻人培养自己的德性,进而影响他人,渐,即渐进。本卦上九说“鸿渐于陆,其羽可为仪,吉利,”是说鸿雁走到山头,它的羽毛可用来编织舞具这是吉利之兆。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己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就象鸿雁长了羽毛丰满的翅膀一样。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原典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①,渐之进也②。

       注释

       ①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把准时机插足进去,掌握他的要害关节之处。

       ②渐之进也:语出《易经.渐》卦。(渐卦解释见前计②)本卦《彖》辞:“渐之进也。”意为渐就是渐进的意思。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易经.渐》卦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要循序渐进。

       第六套 败战计

       处于败军态势之计谋。潜龙勿用。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原典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①。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②。

       注释

       ①兵强者,攻其将;兵智者,伐其情:句意:对兵力强大的敌人,就攻击他的将帅,对明智的敌人,就打击他的情绪。

       ②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语出《易经.渐》卦。(卦名解释见计“树上开花”注②)本身九三《象》辞:“利御寇,顺相保也。”是说利于抵御敌人,顺利地保卫自己。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利用敌人自身的严重缺点,己方顺势以对,使其自颓自损,己方一举得之。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原典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①;刚柔之际②,奇而复奇。

       注释

       ①虚者虚之,疑中生疑:第一个“虚”为名词,意为空虚的,第二个“虚”为

       动词,使动,意为让它空虚。全句意: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他在疑惑中更加产生

       疑惑。

       ②刚柔之际:语出《易经·解》卦。解,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震上)。

       上卦为震为雷,下卦为坎为雨。雷雨交加,荡涤宇内,万象更新,万物萌生,故卦

       名为解。解,险难解除,物情舒缓。本卦初六.《象》辞“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是使刚与柔相互交会,没有灾难。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原典

       疑中之疑①。比之自内,不自失也②。

       注释

       ①疑中之疑:句意为在疑阵中再布疑阵。

       ②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语出《易经,比》卦。比,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坎上)。本卦上卦为坎为为相依相赖,故名“比”。比,亲比,亲密相依。本纷六二。《象》辞:“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原典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①。童蒙之吉,顺以巽也②。

       注释

       ①人不自害,受害为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正常情况下)人不会自我伤害,若他受害必然是真情;(利用这种常理)我则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那么离间计就可实行了。

       ②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语出《易经.蒙》卦(卦名解释见第十四计注)。本卦六五.《象》辞:“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本意是说幼稚蒙昧之人所以吉利,是因为柔顺服从。

        本计用此象理,是说用采用这种办法欺骗敌人,就是顺应着他那柔弱的性情达到目的。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原典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①。

       注释

       ①在师中古,承天变也:语出《易经.师》卦(卦名讲释见前第二十六计注)。本卦九二.《象》辞:“在师中吉,承天宠也”是说主帅身在军中指挥,吉利,因为得到上天的宠爱。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将帅巧妙地运用此计,克敌制胜,就如同有上天护佑一样。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策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原典

       全师避敌①。左次无咎,未失常也②

       注释

       ①全师避敌:全军退却,避开强敌。

       ②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语出《易经.师》卦(卦名解释见前二十六计注)。本卦六四.《象》辞:“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是说军队在左边扎营,没有危险,(因为扎营或左边或右边,要依时情而定)并没有违背行军常道。

36计顺序表是怎么样的?

       《三十六计》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1、胜战计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2、敌战计

       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3、攻战计

       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先擒王

       4、混战计

       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

       5、并战计

       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6、败战计

       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扩展资料

       《三十六计》的特点:

       《三十六计》中认为战争是有规律可循的,“夫战争之事,其道多端。强国、练兵、选将、择敌,战前战后,一切施为,皆兵道也。惟比比者,大都有一定之规。而其中变化万端、诙诡奇谲、光怪陆离、不可捉摸者,厥为对战之策。”

       意思是关于战争之事,内容极为丰富,例如强国、练兵、选将、择敌以及战前战后的一切施为等,都是军事工作,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律。而战争策略变化多端,不易捉摸,将帅需要潜心研究,运用各种诡诈之术,以转败为胜,这就是作者编撰《三十六计》的目的所在。

       该书继承和发扬了前人“以易演兵”的传统,多数的解语依据《易经》的阴阳变化之理,推演兵法中的刚柔、奇正、攻守、进退、虚实、主客等的相互转化,从而使全书体现出浓厚的辩证法色彩。

       例如《瞒天过海》一计说:“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意思是说,阴阳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秘计(阴)往往隐藏在公开暴露(阳)的事物之中,阴谋和阳谋是相反相成的。

       《李代桃僵》一计说:“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意思是说,当战局发展到必然有所损失的时候,要不惜牺牲阴(指细微的、局部的方面),而保持阳(指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方面)。总之,阴阳刚柔的矛盾都是相互渗透和转化的,不能机械地对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按顺序有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先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扩展资料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六千字左右的《孙子兵法》包括《始计篇》《作战篇》等共十三篇,涵盖战略运筹,作战指挥,战场机变,军事地理和特殊战法等战争中涉及的诸方面内容。

       在孙武之后,人们在千百年来无数次战争实践经验积累和兵书记载,又总结出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汇编为兵书《三十六计》。

       很多人以为这是孙子兵法中的内容,其实《三十六计》编撰成书于明末清初,但是可以考证的引用,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三十六计》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处于优势所用的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和处于劣势所用的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都是哪些?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第一计 瞒天过海

       计名探源 事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 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 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 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 的豪民请求 见驾,并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就便率百官随这豪民老人来 至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 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 更是绣幔锦彩,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乐甚。不久,风声四起, 波响如雷,杯 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己,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 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里作客,大军竟然已 航行于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老人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 “瞒天过海”计策 就是他设计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 以期 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效果。

       第二计 围魏救赵

       计名探源 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 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 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 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 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报,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 了。魏将庞 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即解旧恨又 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 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 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 以中山相赠。 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 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 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 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 残,断孙两足并在他 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 到齐国。这是一段 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 时,田忌想直逼赵回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 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 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 现在魏国精兵 倾国而出,若我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 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 计而行。虽然,魏军离开邯 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 部,退回大 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本 事。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 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 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第三计 借刀杀人 (返回)

       计名探源借刀杀人,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当敌方动向已明, 就千方百计诱导态度暧昧的友 方迅速出兵攻击敌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损失。 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彖曰:“损下益 上, 其通上 行。”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相辅相成,充满辩证思想。 此计谓借人之力攻击我方 之敌,我方虽不可避免有小的损失,但可稳操胜券,大大 得利。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 齐国,形势危急。 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 于是子贡游说齐相 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 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 轻易主动,扩大势力, 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 而攻齐,怕师出 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 就有了攻齐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 吴国,对吴王夫差说:“ 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齐。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 不就可抗衡强 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 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 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 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偷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 害关系:吴 国伐鲁成功,必将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强备战,以防吴国进 犯。公元关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 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 鲁国立 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图书及几员大将死 于乱军之 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 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 齐、吴、赵、晋四国的矛盾,巧妙 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 微 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第四计 以逸待劳 (返回)

       计名探源 以逸待劳,语出《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 昼夜惰,暮气归。故善用兵 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 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 力者也。”又, 《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 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 战者,致人而不致于 人。”原意是说,凡是先到战场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 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所以,善 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 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 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时, 秦军连克数城, 锐不可挡。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 万。后来,秦王又起用 已告老还乡的王翦。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 楚军立即发重兵抗敌。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 城池,摆出一派坚壁 固守的姿态。两军对垒,战争一触即发。楚军急于击退秦军,相持年余。王翦在军 中鼓励将士养精蓄 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秦军将士人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 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 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 已无斗志,认为楚军的确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 在撤退的楚军。 秦军将士人人如猛虎下山,只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 势不可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此计强调:让敌方处 于困难局面,不一定只用进攻之法。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 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对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 机,不让敌人调动自 己,而要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所以,不可把以逸待劳的 “待”字理解为消极被 动的等待。

       第五计 趁火打劫 (返回)

       计名探源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 的财物。趁人之危捞一把,这 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 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孙子肥 技破?吩疲? “乱而取之。”唐朝牡牧解释孙子此句说,“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讲 的这个道理。 春秋时期, 吴国和越国相互争霸,战事频仍。经过长期战争,越国终因不敌吴 国,只得俯首称臣。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行动自 由。勾践立志复国,十年生 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百般逢迎,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被 放回越国。 回国之后,勾践依然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室,麻痹夫差。而在国内则 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民的措施。越国几年后实力大大 加强,人丁兴旺,物资丰足, 人心稳定。吴王夫差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勾践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国放在眼里。 他骄纵 凶残,拒绝纳谏,杀了一代名将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 糜奢侈,大兴土木,搞得民穷财尽。公元前473 年,吴国颗粒难收,民怨沸腾。 越 王勾践选中吴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诸候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兵吴国,吴国国内 空 虚,无力还击,很快就被越国击破灭亡。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 的典型战例。

       第六计 声东击西 (返回)

       计名探源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 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 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 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 象。似可为而 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 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 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 国,煽动周边小国, 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 率五万人马援救莎 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 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 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 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 这天黄昏。班超 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 让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 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 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 击逃敌。他 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 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 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 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 队如从天 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 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赶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 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 惨重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返回)

       计名探源 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假”,是“虚”。这个“有”,指的是“真”, 是“实” 。无中生有,就是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 扰乱敌人,使敌方造成判断失误,行动失误。此计可分解为三部 曲:第一步,示敌 以假,让敌人误以为真;第二步,让敌方识破我方之假,掉以轻心;第三步,我方 变假为真,让敌方仍 误以为假。这样,敌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就被我方掌握。 使用此计有两点应予注意:第一:敌方指挥官性格多疑,过于 谨慎的,此计特易奏 效。第二,要抓住敌方思想已乱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无为 有,出其不意地攻 击敌方。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 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不肯投敌。他率领二三千人的军队 守孤城雍丘城( 今河南 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 张巡虽取得几次 突击出城袭击的 小胜,但无奈城中箭只越来越少,赶造不及。无有箭只,很难抵挡 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 一计。急命军中搜集秸草, 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慢往城下吊。夜幕之中,令狐潮 以为张巡又 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 数十万支。令狐潮天明后,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 悔不迭。第二夜晚,张巡又从 城上往下吊草人。贼众见状,哈哈大笑。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 勇士,敌 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 及,营中大乱。张巡乘此机会率部冲出城来,杀得 令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只 得退守陈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第八计 暗渡陈仓 (返回)

       计名探源 暗渡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牵制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 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 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 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处 是:声东击西, 隐蔽的是攻击点;暗渡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此计是汉大将军韩信创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 名成 功战例。 秦韩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 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 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 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 将汉中通往关 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 争夺天下。公元前206 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 出征 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 路杀回的架势。关中 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口要塞 加紧防范,阻拦汉 军进攻。 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 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 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发动突然袭击, 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第九计 隔岸观火 (返回)

       计名探源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 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 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 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 行瓦解。东 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 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 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 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 袁。曹操哈哈大 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 静观辽东局势。公孙康 听说二袁来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 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 得已。公孙康如收 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 果曹操进攻辽东,只 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 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 兵,召见二袁,一举擒 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 他,二袁上门, 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 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第十计 笑里藏刀 (返回)

       计名探源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 的作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 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 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战国时期, 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 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 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 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 计。他探到魏 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的公子昂,心中大喜。他马上修书一封, 主动与公子昂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 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 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建立约定时间会谈议和 大事。 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昂 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 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昂已钻入 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昂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 点, 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 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 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昂。 公子昂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昂和三 百 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赚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 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用 公孙鞅笑里藏刀计轻取崤山一带。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返回)

       计名探源 李代桃僵,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 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 代,兄弟还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象桃李共患难一 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 者敌优我劣 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象大家在象棋比赛中的“舍车保 帅”…………………………

36计都是哪36计,具体含义是什么,有各自的战例吗?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其实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顺豫以动。

       ●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十六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席。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其实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顺豫以动。

       ●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十六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席。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其实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顺豫以动。

       ●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十六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席。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inc/36ji1.jpg

       /inc/36ji2.jpg

       /inc/36ji3.jpg

       /inc/36ji7.jpg

       /inc/36ji9.jpg

36计的全部名称

       36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

       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1、金蝉脱壳(三十六计之一)

       含义:指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逃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邓艾识破姜维计

       三国时,姜维带兵攻打魏国。魏国大将邓艾奉命迎敌。姜维看到魏军安营扎寨,严阵以待,便对副将说:“魏军既然早有准备,直攻不宜,偷袭可胜,我拨给你一路人马,打着我的旗号,在谷口安下大寨,每天派100人放哨,每放哨一次,更换一回服装和旗帜。我暗中带大军偷袭南安。”

       邓艾不见蜀军出战,便凭高远望,入帐对陈泰说:“据我观察,姜维不在此营中,一定是偷袭南安去了。”陈泰问,“何以见得?”

       邓艾说:“你看每天蜀营中的哨马只是这几匹,往来的哨探只是这几人,只不过更换衣旗罢了。你带一队人马去攻蜀营,肯定会获胜。

       然后你再领兵去董亭,先切断姜维的后路。我带兵去救南安,直取武城山。我们先占了此山,姜维必然去取上邦。上邦有一谷,叫段谷,地狭山隘,正好埋伏。姜维来夺武城山,我军先埋伏在段谷中,一定能破姜维。”

       不说陈泰去攻蜀营,单提邓艾带兵急行军赶到武城山,安营下寨,此时蜀军还未到,邓艾又命邓忠领兵先去段谷埋伏。随后,魏军偃旗息鼓,等待蜀军。

       姜维果然带领蜀军大队人马来到武城山,遭到邓艾大军的重创,蜀军死伤无数。姜维下令收兵,转取上邦。姜维大军途经段谷时,正中邓忠的埋伏。

       前有邓忠伏兵,后有邓艾追兵,姜维处于绝境。在此危急关头,荡寇将军张嶷估计姜维受困,率兵杀入重围,救了姜维。姜维的金蝉脱壳之计本来是很好的,但不想被邓艾识破,险些丢了性命。

       2、借刀杀人(三十六计第三计)

       含义:计谋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

       一纸救江东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志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

       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此后,曹操自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即时起兵30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

       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

       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曹操的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

       马超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声大哭,悲伦倒地。他咬牙切齿,痛骂曹贼。正在此时,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马超拆书一看:刘备在信中除了大骂曹操之外,还回忆了昔日与马腾同受汉帝密诏、誓诛曹贼的往事和旧情。

       指出,曹之,他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认为此举不但曹操可擒、奸党可灭、大仇可报,而且汉室可以复兴。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打发使者先回,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正准备进发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原来韩遂与马腾是结义兄弟,韩遂与马超以叔侄相称。

       韩遂告诉马超:曹操派人送来书信,以封西凉侯为诱饵,让韩遂擒拿马超。韩遂还向马超表示:既为叔侄,不忍加害,愿意与马超一起联军进击曹操,以报仇雪恨。韩遂杀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调手下8部兵马,合自己与马超共计10部,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

       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专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诸葛亮一封书信就轻而易举地制止了曹军的南下,救了孙权的大驾。

       诸葛亮借马超西凉兵马(借刀杀人),来阻止曹操南下(围魏救赵),两计。

       3、关门捉贼

       含义:关门捉贼,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是一种围困并歼灭敌人、特别是小股敌人的计谋。该计一般都还配合着其他计谋的使用,中国军事家中,有相当多的人成功地运用过关门捉贼计,而且开、关都非常适时,非常的自如。

       袁绍围攻公孙瓒

       公元199年,冀州袁绍包围了幽州的公孙瓒,公孙瓒数次突围,都被败下阵来,只得退回城里,为了有效抵御袁绍的进攻,公孙瓒下令加固工事,在城墙周围挖了10条壕堑,在壕坚上又筑起10丈高的城墙。

       同时,他还囤积了300万斛(音:狐,一斛约为5斗)粮食。果然,袁绍连续几年攻城,都无功而返。

       袁绍一怒之下,动用全部兵力加紧围攻。公孙瓒见情况不妙,急忙派儿子杀出重围,去搬求救兵去了。后来,公孙瓒的救兵来到,他派人送信约定:以举火为号,然后内外夹击袁绍。谁知,送信的人一出城就被袁绍的部下抓获,得知公孙瓒的计谋。

       袁绍便将计就计:按其约定时间举火,公孙瓒果然中计,领兵出城接应救兵,却遭到袁绍布下的军士伏击,大败而逃回城里。袁绍乘胜在城墙外挖地道,直达守城的中央。

       等一切准备充分,袁绍一声令下,大批袁军仿佛从天而降,对公孙瓒的军队发起猛烈的攻击,公孙瓒精心设计的防备倾刻瓦解。公孙瓒见败局已定,杀死自己的家眷后,自尽而亡。

       4、欲擒故纵(三十六计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石勒欲擒故纵除王浚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他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

       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伺机谋叛王浚。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

       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5、声东击西

       含义:以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

       声东击西破命案

       北魏时,有两个充军到杨州的逃犯,一个叫解庆宾,一个叫解庆安,他们是亲兄弟。解庆安逃脱在外,为了掩人耳目,解庆宾诬告是曾与他们结仇的当地人李盖、苏显甫二人杀了解庆安。

       李盖、苏显甫大呼冤屈,连忙辩解道:早晨二人才看到解庆安匆匆往城外出走,怎么转眼间解庆宾就把血肉模糊的解庆安尸体搬回了家?

       而证人是一位巫婆,她是根据算卦推算出来的。杨州府又经严刑逼供,李、苏二人屈打成招,此命案被草率地结案,上报到河东太守李崇处。

       李崇仔细查阅案情,认为该案疑点重重,他又是个不信鬼神的清官,为了查明真象,他使出一计:不久,杨州传出上面的消息,说李、苏二人被判死罪,待秋后问斩。

       一天,从州郡下来二位公差,直接找到解庆宾说:“你是不是有个兄弟叫解庆安,他在外地杀了人。”,解庆宾忙说:“我兄弟被人打死了,现在已结案了,你们一定搞错了。”;公差说:“解庆安曾告诉我们,他有个兄弟在杨州,很有钱。

       他苦苦向我们求情:让他兄弟出笔钱,来救他的性命。今天既然认错了,那就算了。”。二位公差欲走。

       解庆宾急忙把他们拉住说:“那真是我兄弟,他其实没死,是逃遁在外,为了不让别人怀疑,我找了个替死鬼,不巧又被李盖、苏显甫发觉,他们与我有仇,就干脆说是他们杀了我兄弟的。”。

       二位公差以“一手交钱、一手交人”为由,把解庆宾叫进当地的一个茶馆,李崇与杨州府衙等正等在那。原来,判李、苏死罪,二位公差说情等事端都是李崇声东击西的计谋。解庆宾见事情败露,只得俯首认罪。

       36计-第四套 混战计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①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

        ②而消其势:势,气势—。

        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兑下乾上”,上卦为乾

       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

       系和规律上说, 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 运用此象推理衍

       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古人按语说: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

       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

       “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面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攻汉

       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乃定。乃选精兵反击,大破之:

       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驻汉州。州兵数

       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

       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日:“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

       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立于右;独主谋者

       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

       气之用也。或日: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锅里的水沸腾,是靠火的力量。沸腾的水和猛烈的火势是势不可挡的,而产生

       火的原料薪柴却是可以接近的。强大的敌人虽然—时阻挡不住,何不避其锋芒,以

       削弱它的气势?尉缭子说:士气旺盛,就投入战斗;士气不旺,就应该避开敌人。

       削弱敌人气势的最好方法是采取攻心战。所谓“攻心”,就是运用强大的政治攻势。

       吴汉在大敌当前时,沉着冷静,稳定了将士,乘夜反击,获得了胜利。这就是不直

       接阻挡敌人、用计谋扑灭敌人气势而取胜的例了。宋朝的薛长儒在叛军气势最盛之

       时,挺身而出,只身进入叛军之中,采用攻心战术。他用祸福的道理开导版军,要

       他们想想自己的前途和父母妻子的命运。叛军中大部分人是胁从者,所以自然被他

       这番话说动了。薛长儒趁势说道:“现在,凡主动叛乱者站在左边,凡是不明真相

       的胁从者站在右边。”结果,参加叛乱的数百名士兵,都往右边站,只有为首的十

       三个人慌忙夺门而出,分散躲在乡间,不久都被捉拿归案。这就是用攻心的方法削

       弱敌人气势的一个好例子。

        还有人说,敌人再强大,也会有弱点,我方突然击败敌人的薄弱之处.再击败

       敌人主力,这也是釜底抽薪法的具体运用。战争中也常使用袭击敌人后方基地、仓

       库,断其运输线等战术,也可以收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

       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

       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故不可用正面

       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

       键是关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做,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约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

       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

       敌军就会不战自乱。三国时的官渡之战即是一个有名战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袁绍率领十万大军

       攻打许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二万多人。两军离河

       对峙。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

       津渡口,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

       曹操虚晃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

       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曹操探听乌巢井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

       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急走,夜袭乌巢,乌巢

       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四起。曹军

       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

       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

       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兵,艰难地杀出

       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野心勃勃,他串通楚汉等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兵叛

       乱。他们首先攻打忠于汉朝的梁国。汉景帝派周亚夫率三十万大军平叛。这时,梁

       国派人向朝廷求援,说刘濞大军攻打梁国,我们已损失数万人马,已经抵档不住了,

       请朝廷急速发兵救援。汉景帝也命令周亚夫发兵去梁国解危。

        周亚夫悦:刘濞率领的吴楚大军,素来强悍,如今士气正旺。我与他们正面交

       锋,一下恐怕难以取胜。汉景帝问周亚夫准备用什么计谋击退敌军。周亚夫说,他

       们出兵征讨,粮草供应特别困难,我们如能断其粮道,敌军定会不战自退。

        荥阳是扼守东西二路的要冲,必须抢先控制。周亚夫派重兵控制荥阳后,分两

       路袭击敌军后方:派一只部队袭击吴、楚供应线,断其粮道;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袭

       击敌军后方重镇冒邑。周亚夫占据冒邑,下令加固营寨,准备坚守。刘濞闻报大惊,

       想不到周亚夫根本不与自己正面交锋,却迅速抄了自己的后路。他立即下令部队迅

       速往冒邑前进,攻下冒邑,打通粮道。刘濞数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扑向冒邑。周亚

       夫避其锋芒,坚守城池,拒不出战。敌军数次攻城,都被城上的乱箭射回。刘濞无

       计可施,数十万大军驻扎城外,粮草已经断绝。双方对峙了几天,周亚夫见敌军已

       数天饥饿,士气衰弱,已经毫无战斗力了。他见时机已到,调集部队,突然发起猛

       攻。精疲力竭、软弱无力的叛军不战自乱。叛军大败,刘濞落荒而逃,在东越被杀。

       随风的柳絮儿, 静静的等待着带我飞起的风。

        君之芳2006-1-8 14:14:55 君之芳

       头衔:君之芳

       等级:版主

       文章:2434

       积分:1417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4年9月10日第 2 楼 QQ

       --------------------------------------------------------------------------------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①,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②。

        ①乘其阴乱: 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 乱。

        ②航,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

       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

       故如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

       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

       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古人按语说: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

       《六韬》日:“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

       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面取

       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局面混乱不定,一定存在着多种互相冲突的力量,那些弱小的力量这时都在考

       虑,到底要依靠哪一边,一时难以确定,敌人又被蒙蔽难以察觉。这个时候,己方

       就要乘机把水搅浑,顺手得利。古代兵书《六韬》中列举了敌军的衰弱征状:全军

       多次受惊,兵士军心不稳,发牢骚,说泄气话,传递小道消息,谣言不断,不怕法

       令,不尊重将领……这时,可以说是水已浑了.就应该乘机捞鱼,取得胜利。运用

       此计的关键,是指挥员一定要正确分析形势,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把水搅浑,

       主动权就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混水摸鱼,原意是,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乘机摸鱼,可以得到意外的

       好处。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在混浊的水

       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里就有可

       乘之机。更多的时候,这个可乘之机不能只靠等待,而应主动去制造这种可乘之机。

       一方主动去把水搅浑,一切情况开始复杂起来,然后可借机行事。

        唐朝开元年间,契丹叛乱,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张守圭为幽州节度使,平定

       契丹之乱。契丹大将可突干几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干想探听唐军虚实,派使

       者到幽州,假意表示愿意重新归顺朝廷,永不进犯。张守圭知道契丹势力正旺,主

       动求和,必定有诈。他将计就计,客气地接待了来使。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

       到可突干营中宣抚,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内部的底细。王悔在契丹营中受到热

       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细观察契丹众将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契丹全将在对朝

       廷的态度上并不一致。他又从一个小兵口中探听到分掌兵权的李过折一向与可突干

       有矛盾,两人貌合神离.互不服气。王悔特意去拜访李过折,装作不了解他和可突

       干之间的矛盾,当着李过折的面,假意大肆夸奖可突干的才干。李过折听罢,怒火

       中烧,说可突干主张反唐,使契丹陷于战乱,人民十分怨恨。并告诉王悔,契丹这

       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机劝说李过

       折,唐军势力浩大,可突汗肯定失败。他如脱离可突汗,建功立业,朝廷保证一定

       会重用他。李过折果然心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王悔任务完成,立即辞别契丹王

       返回幽州。第二天晚上,李过折率领本部人马,突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可突干毫

       无防备,被李过折斩于营中,这一下,契丹营大乱。忠于可突干的大将涅礼召集人

       马,与李过折展开激战,杀了李过折。张守圭探得消息,立即亲率人马赶来接应李

       过折的部从。唐军火速冲入契丹军营,契丹军内正在火并,混乱不堪。张守圭乘势

       发动猛攻,生擒涅礼,大破契丹军。从此,契丹叛乱被平息。

        赤壁大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

       公安县)。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战,气势如虹,下

       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备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说:

       “为了攻打南郡,我东吴花多大的代价,南郡垂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夺取南郡的美

       梦!”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

       备,看他有何打算。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

       入问刘备驻扎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

       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刘备说:

       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周瑜一贯骄傲自负,

       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豫州(即刘

       备)去取。”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

       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

       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心上。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

       与曹兵厮杀。

        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诱

       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

       前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

       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

       坠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欺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

       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

       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

       领赏。

        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去劫营,城中只留下陈矫带少数士兵护城。曹仁大军

       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急忙退兵,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

       围中冲出,退返南郡,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

       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慕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

       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

       瑜这一回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随风的柳絮儿, 静静的等待着带我飞起的风。

        君之芳2006-1-8 14:15:10 君之芳

       头衔:君之芳

       等级:版主

       文章:2434

       积分:1417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4年9月10日第 3 楼 QQ

       --------------------------------------------------------------------------------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①;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②。

        ①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

       势。

        ②巽而止蛊:语出《易经·蛊》卦。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艮上)。

       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为刚,为阳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势。故“蛊”的卦象是“刚上

       柔下”,意即高山沉静,风行于山下,事可顺当。又,艮在上卦,为静;巽为下卦,

       为谦逊,故说“谦虚沉静”,“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计引本卦《彖》辞:“巽而止,蛊。”其意是我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

       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蛊”,意为

       顺事。

        古人按语说:共友击敌,坐观其势。尚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将势。则金蝉脱壳

       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原阵,使敌不敢

       动,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知。然则金蝉脱壳者,在

       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如:诸墓亮卒于军,司马懿追焉,姜维令仪反击

       鸣肢,若向懿者,懿退,于是仪结营而去(《三国志》三五《诸葛亮》小注)。檀

       道济被围,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惧有伏,不敢逼,乃归(《南

       史》十五《广名将传》卷七.《擅道济》)

        认真分析形势,准确作出判断,摆脱敌人,转移部队,决不是消极逃胞,一走

       了事,而应该是一种分身术,要巧妙地暗中调走精锐部队去袭击别处的敌人。但这

       种调动要神不知,鬼不觉,极其隐蔽。因此,一定要把假象造得有逼真的效果。转

       移时,依然要旗帜招展,战鼓隆隆,好象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阵势,这样可以使敌军

       不敢动,友军不怀疑。檀道济在被敌人围困时,竟然能带着武装士兵,自己穿着显

       眼的白色服装,坐在车上,不慌不忙地向外围进发。敌军见此,以为檀道济设有伏

       兵,不敢逼近,让檀道济安然脱离围困。檀道济此计,险中有奇,使敌人被假象迷

       惑,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

       头。此计用于军事,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

       的谋略。稳住对方,撤退或转移,决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

       走内容,稳住对方,使自己脱离险境,达到己方战略目标,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

       转移的机会出击另一部分敌人。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

       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

       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

       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

       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摸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

       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

       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

       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

       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

       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宋朝开禧年间,金兵屡犯中原。宋将毕再遇与金军对垒,打了几次胜仗。金兵

       又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要与宋军决战。此时,宋军只有几千人马,如果与金军决战,

       必败无疑。毕再遇为了保存实力,准备暂时撤退。金军已经兵临城下,如果知道宋

       军撤退,肯定会追杀。那样,宋军损失一定惨重。毕再遇苦苦思索如何蒙蔽金兵,

       转移部队。这对,只听帐外,马蹄声响,毕再遇受到启发,计上心来。

        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当天半夜时分,下令兵士擂响战鼓,金军听见鼓响,以

       为宋军趁夜劫营,急忙集合部队,准备迎战.哪里知道只听见宋营战鼓隆隆,却不

       见一个宋兵出城。宋军连续不断地击鼓,搅得金兵整夜不得休息。金军的头领似有

       所悟:原来宋军采用疲兵之计,用战鼓搅得我们不得安宁。好吧,你擂你的鼓,我

       再也不会上你的当。宋营的鼓声连续响了两天两夜,金兵根本不予理会。到了第三

       天,金兵发现,宋营的鼓声逐渐微弱,金军首领断定宋军已经疲惫,就派军分几路

       包抄,小心翼翼靠近宋营,见宋营毫无反应。金军首领一声令下,金兵蜂踊而上,

       冲进宋营,这才发现宋军已经全部安全撤离了。

        原来毕再遇使了“金蝉脱壳”之计。他命令兵士将数十只羊的后腿捆好绑在树

       上,使倒悬的羊的前腿拼命蹬踢,又在羊腿下放了几十面鼓,羊腿拼命蹬踢,鼓声

       隆隆不断。毕再遇用“悬羊击鼓“的计策迷惑了敌军,利用两天的时间安全转移了。

       好了,今天关于“三十六计一览表”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三十六计一览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